2022年12月12日,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平行论坛——绿色产业园区论坛在南山区科技园达实智能大厦举办。论坛上,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为达实智能大厦正式颁发了碳中和证书,达实大厦成为深圳市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绿色建筑。
论坛当天,达实智能董事副总裁吕枫接受了财经生活频道记者采访,针对记者感兴趣的建筑碳中和做了简单分享。在论坛的实践分享环节,吕枫用3个数学公式生动形象讲述了达实大厦的碳中和之路。
达实智能大厦是达实智能自主投建的总部办公大楼,是国内首座“双标准、三认证”的超高层智慧绿色大厦。一栋大楼想要实现碳中和,首先就要考虑如何节能。在大厦内,我们发挥物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创新地运用物联网技术与楼内设施设备联动方式,减少大厦能耗。
达实大厦采用物联网+围护结构节能方式,运用三银LOW-E玻璃,联合侧向通风器可以让大厦外围隔热达到97%,并通过在2千多个通风器上装上传感器,不用空调的季节,鼓励楼内员工用室外自然冷源进行降温;在使用空调的季节,有效地管理楼内用户,不要让空调和通风器同时开启,避免冷量的浪费。这样就能降低阳光辐射和空气对流带来的能源消耗。达实大厦运用物联网+管理节能创新方法,在达实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上,集中管控大厦内部2万+设备,实现设备运行可视化、能源管理精细化。达实自主研发的达实大厦APP定期发送大厦能源报表到楼内员工,在强化专业人员管理的同时,也提高了全员参与意识。达实大厦运用物联网+机电设备节能方式,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开发EMC007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让大厦超高效冷站SCOP达到6.31的引领级水平,大幅度提高能耗设备的运行效率。
达实智能大厦近一年办公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85kWh/(㎡·a),低于深圳95kWh/(㎡·a)限定值,符合深圳办公建筑的绿色标准。据计算,达实大厦比同类建筑至少节能25%以上。即使做到如此出色的节能效果,达实智能大厦在过去一年还是产生了4626吨的碳排放。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达实智能通过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购买自愿减排量(CCER)的方式,对去年的建筑排放进行抵消,实现了大厦2021年度碳中和。(深圳市排交所为达实大厦及入驻企业颁发碳中和证书)
对于深耕建筑节能领域的达实来说,2021年度的大厦碳中和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还在思考,达实智能大厦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碳中和?
一方面来说,作为技术类企业的我们可以继续开展节能领域研发,深挖节能潜力,并在大厦内加大节能力度。也可以考虑积极引入新能源,或者继续购买碳汇以实现未来碳中和。另一方面来说,达实智能希望通过节能减排服务生产可核证的减排量。为此,达实智能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开发《高效制冷机房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以推动更多的建筑业主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活动。
当国家通过鼓励节能低碳技术突破、上线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方式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发展的时候,企业也能从自己的专项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当下我国建筑能耗较高,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7%,其中建筑运行能耗占23%。在夏热冬暖地区的典型公共建筑中,空调总能耗占比为50%左右;其中制冷站能耗在空调总能耗的占比为80%左右。(注:部分数据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那么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提升建筑能效,对“双碳”战略的贡献有多大呢?今年10月,2022年度建筑碳中和巡回研讨会(深圳站)在达实大厦举办。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吴延奎在研讨会中表示: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及深圳市住建局相关数据,如果原制冷机房可以通过空调系统改造,让EER(制冷性能系数)从4.0提升至5.4,改造后的中央空调系统累计可减少碳排放147.15万t C02。中央空调能效提升可以助力建筑节能,达实也能通过节能技术服务于全国各地。在深圳市民中心,达实智能进行中央空调节能控制及水蓄冷改造,并提供10年运营维护,截至2022年6月已累计节约电量2247万kWh,折合节约标准煤8988吨,减少CO2排放22403吨。这也是深圳首个市级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以22万平米带动深圳1400万平米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这些年,达实已经广泛服务到新能源园区、公共建筑、数据中心、轨道交通、银行等不同领域,帮助越来越多用户实现节能降碳。在未来,达实智能也会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智能物联网领军企业的优势,凭借深耕建筑节能领域多年的经验,让节能降碳技术创新惠及更多地方,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