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COCC网络平台及大数据服务项目
查看更多服务内容
达实智能为长沙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提供综合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合同金额为1.15亿元。
技术创新
1、多系统集成,监控规模约27万点
综合监控系统是各个专业系统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大型综合软件平台,
集成了下列系统: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PSCADA)、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站台门(PSD)、防淹门(FG)、集中UPS(UPS)等;
互联了下列系统:信号系统(SIG)、自动售检票系统(AFC)、门禁系统(ACS)、专用广播系统(ZPA)、专用视频监控系统(ZTV)、乘客信息显示系统(PIS)、通信集中告警系统(TEL/ALARM)、专用时钟系统(ZCK)、供电运行安全管理系统(WF)、扶梯系统等。
综合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软件架构,实现轨道运营两级管理、三级控制的运营需求,平均站级监控规模超过1万余点,线路规模超过27万点。
2、电力系统程控并发执行
综合监控系统深度集成了电力监控子系统,并且对常用的电力系统程控卡片(416组)进行了详细设计和部署,实现程控并行操作,全线接触网停电/送电总时长<100秒,有限节省了调度操作时间,为轨行区的夜间作业争取了更多时间。
3、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自动调用系统模块
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了统一的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功能,并且模块化设计HMI,在同一台工作站上,不同角色的用户登录以后,系统自动调用对应权限的系统功能,自动切换对应的菜单项和软件模块。在中心可实现全线定制化菜单服务功能,实现统一调度与管理。
4、用户管理的个性化与同步功能
地铁线路分中央级用户,线控级用户,站级用户(轴星站、卫星站)等适用范围都不相同,根据用户级别、管理区域,实现用户定制和所在层级的同步更新。
5、扩展了BAS结构适用性
针对不同设计院、不同设计风格,以模式控制为例,在区间隧道模式设计上有以站为单位,有的以区间为单位;在小系统设计上有的以全站群控,有的以AB端群控,有的以正常工况独立、灾害工况群控,有的以完全独立分散型等。通过对多种设计风格的分析与实践,形成了统一的结构模式,适用于各种变化组合。
5、简化数据流程和提高数据利用率
以设备表为基础对象,由设备表产生生产数据,关联信息管理。设备表直接产生变量表,变量表直接产生报警表和提供组态界面的设备信息,根据组态的数据自动定位设备所在页面。以设备表为基础数据点,实现信息变更管理,故障信息记录与跟踪。
管理创新
1、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设计
为了便于项目管理,节省后期项目现场调试时间,该系统在设计之初,统一各个接口之间的物理方式和接口协议,点类表分段规划,有效节省了接口调试时间;对现场箱柜进行了分类设计,实现箱柜整体可互换,解决了现场施工的困扰;采用EPLAN软件统一设计箱柜,简化出图流程,通过图形与表格的交互式开发管理,提高数据利用率和可开发率,实现生产数据快速导入,实现设备采购数据的快速导出,同时也为后续高效模版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柜内成套的效率。
2、实验室100%模拟测试
综合监控系统与数十个系统和专业之间存在接口,每个车站平均监控点超过1万点,为了节省接口调试时间,提高现场调试阶段效率,综合监控系统在前期组织相关接口方进行全面的工厂/实验室模拟测试,搭建与实际应用环境一致的工厂环境,实现100%模拟对点测试,极大提高了项目现场的接口调试效率;在试运营前期,运营介入的所有专业整改问题库中,合计问题超过3500项,其中综合监控专业相关的仅有3项。
3、最佳项目管理
鉴于项目的复杂性,协调专业多,工期紧等特点,达实在设计联络、深化设计、供货组织、安装督导、实验室测试、接口调试、系统联调等各个环节中,采用达实自主知识产权PM工程管理软件管理工程进度,最终实现项目资源和工程进度的最佳配合,以及与客户、管理单位及分包单位间的良好的协调,使得各方协作更为紧密,项目管理更为有效,连续2017/2018年被业主单位授予“优秀项目部”、“优秀项目经理”等奖励。
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高度安全:围绕行车和行车指挥、供电和电力调度指挥、防灾和安全、乘客服务等进行系统设计,有效提高了运营管理水平、车站安全性和可靠性。
绿色环保:通过电能质量监测子系统(PQSS),采集、分析地铁设备用电情况,并针对通风空调、动力照明等耗能大户进行参数预设、负荷调节、节能控制,实现绿色交通、节能环保。
【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技术创新:作为同期建设中工程规模最大的一条线路,换乘站数量大、换乘方式多,大大提升综合监控系统兼容性及扩展性指标。
绿色环保:能源管理系统首次纳入深圳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中,帮助设备充分发挥效益,保障节能设备持续有效,持续改善地铁用能设施能效;BAS系统采用最优的控制策略及节能措施,对地铁隧道、公共区及设备管理用房的环境进行24小时节能调控。
高度安全:各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的高指标要求,在保障乘客安全出行的前提下提升了安全运营管理水平。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高度安全:成都地铁3号线地铁车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被称为地铁系统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是自主研发的"中国脑",可显著降低后期运营维护成本。该列车实现了故障在线实时诊断传输和车辆段故障自动无线下载功能,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的智能化地铁列车。
绿色环保:推动中心城布局的合理化,为市中心区和主城区内的工业企业(特别是有污染的企业)逐步迁出和建设城市永久性的生态绿地创造条件,并引导居民出行方式的转变,大大改善现有客运"畸形"现象。
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3号线工程自动化集成系统是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第一个并成功实施的大型地铁项目。
① 群组车站监控模式,后备线控车站:地铁三号线是国内第一家由国内承包商完成的具有“群组车站监控模式,后备线控车站”功能的综合监控系统。
② 集中维护管理平台:集中维护管理平台的建立改变了以单系统、单设备、单个对象的维护方式为集中的、自动化的、批量的维护方式,大大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系统的维护水平
③ 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①
技术创新:围绕行车调度管理、运营安全、乘客服务和绿色环保等开展设计,采用模块化、标准化和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提供自定义场景和预案处理功能,进一步提高运营管理和乘客服务水平,并为地铁节能减排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②
优质服务:采用综合监控系统异地调试,贯彻落实“运营前置理念”的创新性举措,通过完善的运营筹备和系统联调联试,实现一次性全功能(UTO级别)开通运营,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③
安全保障:综合监控系统采用主备OCC全冗余配置,满足RMAS及安全完整性等级2级的特性(SIL2级),为反恐、防灾和事故处理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确保乘客安全出行,提升安全运营管理水平。
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高度安全:围绕行车和行车指挥、供电和电力调度指挥、防灾和安全、乘客服务等进行系统设计,有效提高了运营管理水平、车站安全性和可靠性。
高度集成:集成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变电所自动化系统(PSCAD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互联门禁系统(ACS)、屏蔽门系统(PSD),互联乘客资讯系统(PIS)、广播系统(PA)、自动售检票(AFC)、信号(ATS)、时钟(CLK)、通信集中告警监测系统(TEL/ALARM)、视频监控系统(CCTV)、车载FAS。
绿色环保:通过电能质量监测子系统(PQSS),采集、分析地铁设备用电情况,针对通风空调、动力照明等耗能大户进行参数预设、负荷调节,同时接入节能控制子系统,进行风水联动,实现绿色交通、节能环保。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高度安全: 长沙市通车的第一条地铁线路,采用分层分布式软件架构,确保“正常工况下经济运行,灾害情况下安全运行”的运营目标。
绿色环保: 实现机电设备经济运行;集成列车动能回收系统,实现列车动能最大化利用;集成电能质量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实现全线机电设备的用电统计和分析。
高度集成:集成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变电所自动化系统(PSCAD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屏蔽门系统(PSD),防淹门系统(FG)、电能质量管理系统等,互联乘客资讯系统(PIS)、广播系统(PA)、自动售检票(AFC)、信号(ATS)、时钟(CLK)、通信集中告警监测系统(TEL/ALARM)、视频监控系统(CCTV)等。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① 安全可靠:围绕福州地铁行车、行车指挥、防灾和安全、乘客服务的需求开创性设计分布式、模块化、高可靠性、可维护性和高扩展性的综合监控平台,大幅度提高运营行车管理的水平、车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② 高度集成:福州地铁1号线综合监控系统是整条地铁线路的神经中枢,可将21个车站站内及隧道内的各种用电设备,如空调通风设备、电扶梯、售检票、乘客咨询等信息采集到平台上进行统一调度与管理。
③ 绿色环保:根据福州市的环境特征专门设计车站机电设备(通风空调系统、电力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预案,进行参数预设、负荷调节、节能控制的功能,实现绿色交通、节能环保。
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系统深度集成:系统集成和互联了二十多个子系统和专业,实现了夜间非运营情况下、日间正常运营情况下、紧急突发情况下和重要设备故障情况下各相关系统设备之间协调互动等功能。
创新研发、绿色出行:系统是基于小型机、工控机等高可靠性硬件设备,跨平台(Unix、Linux和Windows)研发的创新型系统平台,并在业内首次集成了供电安全管理系统、视频分析系统、电能质量管理系统等,根据运营特征特别规划了预案管理系统和节能控制方案,即使得各自动化系统之间有效联动,又实现节能环保和绿色出行,提高了运营服务水平。
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① 高度安全:围绕行车和行车指挥、供电和电力调度指挥、防灾和安全、乘客服务等进行系统设计,有效提高了运营管理水平、车站安全性和可靠性。
② 高度集成:集成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变电所自动化系统(PSCAD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屏蔽门系统(PSD),互联乘客资讯系统(PIS)、广播系统(PA)、自动售检票(AFC)、信号(ATS)、时钟(CLK)、通信集中告警监测系统(TEL/ALARM)、视频监控系统(CCTV)、车载FAS。
③ 绿色环保:通过电能质量监测子系统(PQSS),采集、分析地铁设备用电情况,并针对通风空调、动力照明等耗能大户进行参数预设、负荷调节、节能控制,实现绿色交通、节能环保。
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高度安全: 长沙市通车的第一条地铁线路,采用分层分布式软件架构,确保“正常工况下经济运行,灾害情况下安全运行”的运营目标。
绿色环保: 实现机电设备经济运行;集成列车动能回收系统,实现列车动能最大化利用;集成电能质量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实现全线机电设备的用电统计和分析。
高度集成:集成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变电所自动化系统(PSCAD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屏蔽门系统(PSD),防淹门系统(FG)、电能质量管理系统等,互联乘客资讯系统(PIS)、广播系统(PA)、自动售检票(AFC)、信号(ATS)、时钟(CLK)、通信集中告警监测系统(TEL/ALARM)、视频监控系统(CCTV)等。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① 安全可靠:围绕福州地铁行车、行车指挥、防灾和安全、乘客服务的需求开创性设计分布式、模块化、高可靠性、可维护性和高扩展性的综合监控平台,大幅度提高运营行车管理的水平、车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② 高度集成:福州地铁1号线综合监控系统是整条地铁线路的神经中枢,可将21个车站站内及隧道内的各种用电设备,如空调通风设备、电扶梯、售检票、乘客咨询等信息采集到平台上进行统一调度与管理。
③ 绿色环保:根据福州市的环境特征专门设计车站机电设备(通风空调系统、电力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预案,进行参数预设、负荷调节、节能控制的功能,实现绿色交通、节能环保。
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系统深度集成:系统集成和互联了二十多个子系统和专业,实现了夜间非运营情况下、日间正常运营情况下、紧急突发情况下和重要设备故障情况下各相关系统设备之间协调互动等功能。
创新研发、绿色出行:系统是基于小型机、工控机等高可靠性硬件设备,跨平台(Unix、Linux和Windows)研发的创新型系统平台,并在业内首次集成了供电安全管理系统、视频分析系统、电能质量管理系统等,根据运营特征特别规划了预案管理系统和节能控制方案,即使得各自动化系统之间有效联动,又实现节能环保和绿色出行,提高了运营服务水平。
项目亮点服务价值
① 高度安全:围绕行车和行车指挥、供电和电力调度指挥、防灾和安全、乘客服务等进行系统设计,有效提高了运营管理水平、车站安全性和可靠性。
② 高度集成:集成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变电所自动化系统(PSCAD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屏蔽门系统(PSD),互联乘客资讯系统(PIS)、广播系统(PA)、自动售检票(AFC)、信号(ATS)、时钟(CLK)、通信集中告警监测系统(TEL/ALARM)、视频监控系统(CCTV)、车载FAS。
③ 绿色环保:通过电能质量监测子系统(PQSS),采集、分析地铁设备用电情况,并针对通风空调、动力照明等耗能大户进行参数预设、负荷调节、节能控制,实现绿色交通、节能环保。
项目背景
线网指挥调度中心建设需求:从提升基于轨道交通的指挥管理范围和能力、优化监控管理的效率和合理性、增强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和手段等方面考虑,均要求建立一个统筹性、联动性、适应性和高效性的指挥体系。
传统意义上基于原有功能设置的线路控制中心,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网络化运营管理需求,客观上存在建设一个由多种新技术支持、具备集成能力且面向网络化运营的新型轨道交通控制中心的需要,即“线网运营调度指挥中心”,它是基于每条线路控制中心之上的综合运营指挥、协调机构,用于管理整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
上海市面对当时路网层面的整体监控与协调指挥的迫切需求,通过将原位于恒通大厦的上海市地铁运营公司线路总值班室升级改造,于2007年5月建成了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室(COCC(含ETC功能)),为保障网络安全有序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但是,由于建成时间较早,线网运营规模较小,线路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低,运营管理的矛盾或网络化运营管理需求的内生动力并不显著,因此其实现功能、技术手段等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容量规模只适应轨道交通基本网络。
项目规模
截至2018年3月,上海轨道交通共开通线路15条,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673公里(地铁644公里+磁浮29公里),车站数395座(地铁393座+磁浮2座),换乘车站53座,并有5条线路延伸规划、4条线路新建计划。作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地铁每日客流量高达1200万人/次。
目前,上海地铁线网规模世界第一,客流规模世界第二(北京地铁第一,日均客流1300万)。根据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25年之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将由21条线路组成,线网规模将超过1000km,车站数量超过500座,建成全球首屈一指的轨道交通网络。
服务内容
服务范围主要包括机房、调度大厅、网络管理室、系统维护室、系统开发测试室、培训室、应急指挥室、办公室及其他相关地点等,包括以下各项:
网络运营监控与应急指挥平台(C3平台)设备供货、安装调试和系统集成服务;
网络电力调度平台设备供货、安装调试和系统集成服务;
地铁热线电话迁建;
NPIS系统迁移及接口服务;
大屏幕控制系统设备供货、安装与调试;
智能控制系统设备供货、安装与调试;
座席协作系统设备供货、安装调试、系统总成和配套接口服务;
建设目标
COCC大楼将围绕未来上海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网络化运营目标,设置1个核心(调度指挥板块)+五大支撑业务(传媒与公众服务板块、清分中心板块、网络化运营策划板块、设施设备运行监测板块、路网安全监视与管理板块),以及作为各模块全局历史数据存储的数据中心。
项目亮点
1、一张云、一个数据中心
达实智能基于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将COCC平台系统软硬件资源纳入公司信息化统一监视、管理,满足COCC系统和公司云平台规范集成,对COCC系统整体软硬件基础平台进行整体虚拟化资源服务平台优化,完全满足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一张云、一个数据中心”信息化顶层设计,实现管理网域侧的数据采集子系统、综合监视子系统、运营执行子系统、数据应用子系统等业务系统高效弹性灵活部署,并基于分布式的海量数据和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实现路网监测指挥的数据分析和创新应用等业务系统功能。
2、基于大数据的可视化系统
调度大厅大屏幕及应急指挥室大屏幕显示界面和显示内容应统一、美观,重要的画面需经整体渲染和处理,以满足大屏幕在监控模式、应急指挥模式、参观模式等场景下的可视化显示需求。
作为重要的对外展示窗口,申通地铁运管中心对可视化展示系统提出了高要求,达实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可视化系统对显示内容进行统一整合,形成风格统一、数据规范、美观实用的可视化监控场景,以满足监控和展示的需要便捷的可视化定制功能,实现了个人定制功能,满足不同岗位人员需求。
3、整合路网数据和信息,提供增值服务
COCC平台系统接口满足在建ATS信号系统、CIOS线路综合监控系统、NPIS系统、ACC系统、CCTV系统、UC统一通讯系统、运管平台、轨道交通行业数据中心系统等的接入要求。
同时将整合既有各线路ATS信号系统、各线路设施设备综合监控系统(CIOS)、各线路票务清分系统以及路网CCTV系统的数据和信息,接收和整合路网乘客信息系统(NPIS)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采集接口协议符合“申通集团OCC设置及接入建设指导意见”标准,在汇聚、整合、聚类各系统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展示,以完成路网层面的实时联动综合监视。
在综合监视的基础上对汇聚数据进行指标计算、模式分析,汇聚人工事件的报送,形成事件池;在事件池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影响分析和趋势分析,得到事件影响程度和优先级,从而以集体协作的方式构建调度联动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
COCC平台设置了事件回放审计功能,能够对各种事件的处理进行精确记录,以便事后分析、评估,形成典型案例,以便进行培训、审计等;同时,在数据和案例沉淀的基础上,平台能够具备对集团内部执行人员、集团内部管理人员、集团高层、政府管理部门、公众等受众进行分层、分级的信息共享发布。